2025年1月12—25日,来自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法学院、商学与管理学院、数学学院、物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的16名学生参加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寒假实地项目。
该项目主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大型语言模型(LLM):通过CHATGPT激发思考”,涵盖学术课程、实践学习和报告展示三个模块。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授课教师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授课内容深入浅出,课堂气氛热烈,同学们系统学习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史、机器学习基础概念、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等内容。同学们在学习与交流中收获了新知识,锻炼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项目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有机融合,同学们通过在课堂训练和完成课后作业时的相互配合,共同解决数学问题,运用AI软件进行歌曲、画像创作,通过具象的形式了解AI的运用。报告展示中,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项目执行方案并用英文进行展示。吉大学子们精心准备,善于合作,以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出色的英语水平完成了报告展示,赢得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教师的高度评价。
课程之余,同学们还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体验了新加坡的习俗和生活方式,感受多元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的魅力。
通过这次项目,同学们收获了知识、友谊和成长,在学术、文化、社交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不仅激发了他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浓厚兴趣和探索欲望,也拓宽了国际视野,增强了跨文化交流能力。同学们表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培养高度自我认知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更好地面对智能化时代的挑战与机遇,促进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
参加新加坡寒假项目,是一场收获满满的成长之旅。作为博士还能一起参与项目我非常开心。漫步在新加坡整洁的街道,感受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在顶尖学府交流,领略到创新开放的学术氛围,课堂互动频繁,激发了我主动探索知识的热情。鱼尾狮公园的壮观,夜间动物园的奇妙,都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也激励我努力奋进,期待未来还有更多精彩旅程。
——法学院 2024级博士研究生 于欣鹭
参与大语言模型课程的这段时间,我的收获远超预期。课程从理论基石讲起,循序渐进地引入前沿知识,构建起我对大语言模型的认知框架。在老师的引导下,我逐渐掌握了模型的搭建和优化的方法。通过协作,我们团队完成了AI与数学建模结合的项目,将理论付诸实践,攻克重重难题。这次学习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能力,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期待在AI领域继续深耕。
——生命科学学院2022级本科生 徐锡隆
沉浸式的课堂、舒适宜人的气候、拨动心弦的景色……这些动人的情节,都让我体会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开放、清新和学风!尤其是和不同专业却有相似经历的同学们一起完成结课报告,用我所学,施我所用,治我所遇,一步步地完成团队任务,同时收获了友谊。这一段经历,我相信也是我在这片南洋最难忘的经历!
——汽车工程学院2023级本科生 董字恒
课程学习增进了我对生成式AI大语言模型的理解,小组展示锻炼了我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与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们一起学习,也让我深感跨学科交流所带来的收获。相信这次学习将为我未来学术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信工程学院 2024级本科生 冷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