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5日,副校长郑伟涛率代表团出席了在四川成都举办的第十三届孔子学院大会。本次大会以“改革创新促发展,携手同心创未来”为主题,共举办了2个专题论坛、8场中外校长论坛和20个工作坊。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中外代表济济一堂,围绕“孔子学院办学模式和管理机制创新”“汉语+与孔子学院特色化发展”“孔子学院数字化建设”“培育多元化合作伙伴关系”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国务院副总理、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主席孙春兰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孙春兰指出,中国政府一贯鼓励跨文化交流,积极支持中外双方合作办好孔子学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各国共同繁荣发展,需要更好地发挥语言在增进理解、凝聚共识、促进合作、深化友谊中的独特作用。教育部部长、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副主席陈宝生主持了大会开幕式。
大会开始前,郑伟涛和孔子学院总部理事、吉林大学前任校长、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元元院士一道,会见了吉林大学5所海外孔子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3所海外孔子学院的中外方代表,与各位中外方代表分享了今年10月25日刚刚结束的第二届吉林大学海外孔子学院联席会议暨2018年吉林大学孔子学院理事会年度会议所取得的成果。大家纷纷表示,各孔子学院应不断拓展合作网络,进一步密切联系,互学互鉴。
大会期间,郑伟涛与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孔子学院、乌克兰基辅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孔子学院、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和韩国汉阳大学孔子学院的中外方代表进行了充分交流。在5所海外孔子学院工作座谈会上,大家就2019年重点工作计划进行了讨论并达成共识。在与各孔子学院的单独会谈中,中外双方分别就协议续签、依托孔子学院开展学术交流周、多边学术研讨会和体育竞赛等项目达成了一致。代表团还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和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海外友好合作院校就未来进一步深入合作交换了意见。在孔子学院推动中外青少年双向交流和孔子学院举办“中文日”等系列主题活动等工作坊中,代表团分享了我校“行摄东北——海外孔子学院暑期研习营”等项目的经验。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育东北基地相关负责人陪同参加了上述活动。
一年一度的孔子学院大会是全球孔子学院的盛会,被誉为教育“达沃斯”,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三届,旨在总结经验,密切交流,加强合作。目前,全球已有154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48所孔子学院、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和5665个汉语教学点。
自2007年起,我校先后与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乌克兰基辅国立大学、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和韩国汉阳大学合作共建了5所孔子学院、6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和20个汉语教学点,学员总人数达到7959人。为推动各国孔院互学互鉴,不断提高孔子学院的办学水平,2017年起,吉林大学海外孔子学院每年定期举办海外孔子学院联席会议,针对孔子学院建设中的焦点问题进行研讨,并不断挖掘孔子学院的办学活力。各孔子学院已经日益发展成为吉林大学与外方合作院校开展全方位合作,服务中外社会需求的重要窗口和桥梁。
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育东北基地自2010年揭牌成立以来,先后启动了20余项国家汉办东北基地专项项目,吸纳50余名教师参加到基地的教学和科研中来;派出25位“中国学”研究中青年学者到国外知名大学进修,从事学术交流活动;吸引了国内外多位专家学者来吉大交流讲学;开展“中国学”人才培养方案和教材建设项目;编写多部国别化汉语教材;出版发行“解说中国”系列丛书和《中国与世界》杂志。为充分了解孔子学院本土需求,推动孔子学院建设本土化,2018年,东北基地启动了“青年精英海外中国学工作坊”“中外青年海外舆情调研与人文交流”计划,共资助18个团组,267人次的在校师生赴海外孔子学院,开展有主题、有计划、有成果的双边乃至多边系统调研,鼓励撰写出版解读中国问题,推动中外文化理解、现实问题研究等专著或参考书目,推动“中国学”“区域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