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宇之花,盛夏绽放——孔子学院总部2019年赴蒙、日、韩汉语教师志愿者吉林大学培训班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9-08-09

受孔子学院总部委托,吉林大学国际汉语教育东北基地于2019623—731日期间承办赴蒙、日、韩汉语教师志愿者吉林大学培训班,圆满完成培训任务。本次培训历时39天,共计300学时。来自全国72所高校的114名学员全程参加培训。培训结束后,学员们将分赴蒙古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开展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活动。

本次培训是吉林大学作为国际汉语教育东北基地和国际汉语教师培训基地承办的第35期培训任务。截至目前,吉林大学已培训汉语教师志愿者和公派师资4,665人次。

百花齐放 异彩纷呈

——孔子学院总部2019年赴蒙、日、韩汉语教师志愿者

吉林大学培训班教学篇

培训期间,东北基地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开展课堂教学,学员们充分利用此次培训,夯实基础知识,提升教学能力,力争早日实现由学生向教师的转型。

汉语国际教育的战略与措施

721日,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院长兼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执行副主任张建民教授应邀为培训班学员带来题为“汉语国际教育的战略与措施——热点问题探讨”的专题报告。

张建民教授从汉语国际教育的“前世今生”出发,以详尽的数据统计说明了汉语学习主体在数量、分布、构成方面的最新变化,提出将对外汉语教学转变为在国际上以汉语为基础和核心的中华文化教育的转变,进而提出提升汉语国际教育的措施建议。张建民教授鼓励学员们在海外努力工作和学习,作为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让世界听懂中国语言,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

加深文化理解,讲好中国故事跨文化交流的视角

723日,吉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兼国际汉语教育东北基地主任张广翠博士为培训班学员带来题为加深文化理解,讲好中国故事——跨文化交流的视角的专题报告。她在报告中从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新使命、讲好中国故事从我做起、国际礼仪跨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则以及海外安全注意事项四个部分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张广翠老师建议学员要打牢业务基础,做学生信任的好老师;跳出专业框架,发挥跨学科优势;广泛参与各项活动,以宽广的胸怀做好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在报告中,她与各位学员分享了国际礼仪和跨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则与实际经验,通过丰富的案例系统讲述国际礼仪与跨文化交流的要求。借用吉林大学校歌人比山高,脚比路长的歌词鼓励学员们要不懈努力,做好中外人文交流的使者。

实用课堂活动面面观

727日,美国肯塔基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肯塔基大学中国办公室执行主任修华静博士应邀为培训班学员做两场主题为“实用课堂活动面面观”和“如何深度上好中华文化课”的专题讲座。

讲座围绕“21世纪的教师会遇到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应对挑战;如何在教学中运用艺术”等三个话题展开。修华静老师为大家展示了很多实用有趣的汉语教学方法,强调“要做接地气的老师,而不是接考试的老师”。教师应适应赴任国国情,用汉语连接当地文化;适应不同的学生,把教学方式从死板枯燥转变为有趣丰富。修华静老师在讲座中带领学员们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拓宽教学视角,提高教学创造力,为大家在今后海外教学实践中运用更贴近学生的教学方式奠定基础。

汉语词汇与词汇教学

624日,吉林大学国际语言学院院长岳辉教授为培训班学员带来一场题为“汉语词汇与词汇教学”的专题讲座。

讲座中,岳辉教授着重强调词汇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构建活的心理词典,并从词汇展示、讲解、练习、测试的教学全过程详细阐释如何进行学理嵌入,结合生动幽默的案例从结构、义类、文化多方面展示词汇,综合运用语素分析和理据挖掘讲解词汇,利用激活扩散理论练习词汇。

汉语语法与语法教学

625日,吉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王光全为培训班学员带来一场题为“汉语语法与语法教学”的讲座。

讲座中,王光全教授用犀利诙谐的语气,风趣亲切的态度,积极引导课堂。他为学员们提供了“本体研究-教学研究-课堂研究”的教学备课思路;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讲授词汇教学与句法教学的技巧,为学员总结了“收集资料-观察资料-概括资料”的研讨思路。通过分享详细的语法案例,进一步鼓励学员在教学中探索语法,在实践中概括总结语法。

反思意识 研究方法

626日,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王添淼为培训班学员带来一场题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的研究方法”讲座。讲座从成为反思型国际汉语教师切入,通过构建新型国际汉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通过对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不同研究方法的反思与比较,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

讲座中,王添淼老师提出了叙事研究、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为学员们今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和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素材。

交际减语用失误 词汇知其所以然

72日上午,吉林大学文学院禹平教授应邀为培训班学员做主题为“汉语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析”的专题讲座。禹平老师在讲座伊始,就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学生去蒙古做汉语教师志愿者的经历,为整个讲座创造了愉悦又实用的氛围。

 

讲座分为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析和汉语特殊词汇教学两部分,禹平老师通过分享与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提醒各位学员在进行汉语教学时要注意跨文化交际的各个方面,减少语用失误。在汉语特殊词汇的教学中,从学理上把握词汇,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对外汉语语音及语音教学

72日,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副院长刘涛教授应邀为培训班学员做题为“对外汉语语音及语音教学”的专题讲座。

    讲座分为使用拼音和组织课堂活动两部分。刘涛老师通过先提问后讲解的方式与学员们共同探讨在国外汉语教学的全过程中如何使用拼音;在组织课堂活动中如何提高效率;如何以目标为导向,科学高效地组织整个教学活动等。

高效课堂——乐动教学

79日上午,吉林大学文学院刘富华教授为培训班学员带来一场题为“国际汉语课堂教学活动策划组织与策略”的专题讲座。

刘富华老师在讲座中指出:课堂教学的理念是:寓教于动、寓教于练、寓教于用、寓教于玩、寓教于乐。这些教学理念的目的是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与国际汉语课堂活动的五项原则:实践性、针对性、科学性、趣味性和情境性密切相关。课堂中尽量不做与教学无关的活动。课堂活动是为了操练教学语言点,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优化学生对汉语的认识,丰富学生的情感等。

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基础知识

71日下午,为帮助学员构建清晰的基础知识框架,吉林大学国际语言学院副教授周莉博士带来一场题为“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基础知识”的专题讲座。本场讲座以语音部分的讲解为主,其定位是为学员整合已有的基础知识。汉语教师所拥有的系统化知识框架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对外汉语教师只有牢固掌握现代汉语基础知识,才能在课堂上将其进行有效的转化。

周莉老师在讲座中指出。为人师者,“指路”比“领路”更重要。学生学会了方法技能,就可以举一反三,开拓自己的道路。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交际,因此,在实际的课堂中,汉语教师应着重强调语言的功能,而非形式。汉语教师应该不断探索语言现象背后的原因,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与灵活性。

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73日上午,吉林大学国际语言学院副教授韩文淑博士应邀为培训班学员带来一场题为“对外汉语教学设计”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教学和师生关系的七个问题引入,循序渐进,依次讲述对外汉语教学设计相关基本概念、理论基础、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重点介绍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和一般模式。

讲座中,韩文淑老师强调教学设计需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性和直观性的原则,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演示。讲座全程深入浅出,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为学员今后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设计教案和反思优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试卷设计 测试分析

78日,吉林大学国际语言学院副教授屈菲为培训班学员带来题为“关于试卷设计、展示与评析”的专题讲座。

测试是汉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设计试卷也是汉语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屈菲老师在讲座中不仅为学员们介绍了语言测试的定义、价值、作用,还从用途和功能的角度详细分析了语言测试的类别,使学员们对“测试”有了初步的了解。她从评分方法上将测试分为了主观性测试和客观性测试,并结合实例让学员们深入了解、加强判断。最后,屈菲老师为学员们展示了设计优秀的试卷样本,从试卷的结构、内容和优缺点上为大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为期39天的培训,从汉语本体知识、汉语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等多个方面开展了丰富多彩、内容详实的专题讲座、分班授课和小班讨论,为学员们巩固基础知识、提升海外任教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