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行旅——浮光掠影十五日
发布时间:2013-12-15

王思齐—政治大学
文学院2010级,2011年9月赴台湾政治大学

 

 


没有答案的时候,就独自去见一见这个世界。
    当我来到这个路旁满是椰子树的湿热地方的时候,心里满满的都是不敢相信。上午还是刚刚漫天风雪的东北,下午就来到热得昏昏入睡的台湾。可是,在这个貌似全球化的时代,远距离的并不仅仅是地域,更是生活方式、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只是,我心里清楚,到台湾我是来寻找一个答案,为自己的所有疑惑、不解、犹豫寻求一个解开锁钥的密码。
我不晓得别人心里的台湾是什么,但是对大部分大陆人来说,台湾是教科书上的“宝岛”,但也仅仅是个美丽的符号,只知道好,却不晓得好在哪里。对于年青一代的大陆人,台湾有时尚的大S、五月天、王力宏、苏打绿、林志玲和周杰伦,台湾有结实好用的华硕与宏碁电脑,有便宜的金士顿优盘,是物美价廉的化妆品,是夜市里种种诱人的美食,是身材超正点的台妹,是令人捧腹看着上瘾的娱乐节目。而对于起初的我,台湾意味着白先勇、张爱玲、张大春、赖声川、林怀民,意味着那我无比向往、遥不可及的文艺殿堂。但是,眼前的台湾告诉我,台湾是个课堂,是我们缺失的历史课、文明课、修养课。好,那从台北开始,让我为你展示台北人的种种侧影吧。
倒垃圾的台北人
    初到台北,用林黛玉进贾府形容並不为过。宿舍中整齐排放的垃圾分类箱让我很是头疼,同来的小马甚至半个月都没敢独自扔垃圾,生怕一不小心闹出笑话。每天两次的垃圾车准时收走民众不能分类的生活垃圾。晚上九点,当我坐在公车上第一次看到民众秩序井然扶老携幼的走到街头,将垃圾丢到垃圾车里的时候,我情不自禁的张大嘴巴。走在路上,街边看不到一个垃圾桶,可是台北市民却将垃圾不落地贯彻始终,自觉地让人惊叹。
    从细节开始,文明藏在点点滴滴之中。当我们以“国民的劣根性”等等为由借口做不到的时候,我们已经落人身后了。文明不是大历史、大叙述,一人前进半步,不是为了别人,更是为我们自己。

等车的台北人

台北人是斯文而有秩序的。午夜街头的车站,公车半个小时才来一趟,却没有人抱怨,饭店的饭菜上来晚了,也没有人和老板理论。所有人安安静静的坐在那里等着,不吵不闹,秩序井然。轰鸣的机车飞驰在路上,没人争抢,遇到行人却也主动放缓礼让。城市的一切都以自己的方式有条不紊的运行着。
    同样,让我不适应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台湾的课堂。公投班长,公投考试方式,公投已经成为台湾人的生活习惯。在这里,民主,不仅仅是试卷上的名词。
    习惯了以凶悍作为维护自己权益的面具,却不习惯温情的生活方式。当每个人的权益得到绝对的尊重和保护,当每个人都可以以正当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当人本关怀成为一个地区全体民众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这种状态反而让我不知所措。
    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刚刚起步的经济环境决定了“地大物博”的中国资源稀缺和不平衡的窘迫现状。因此尽管同龄的台湾人也在担心就业和房价,却远远没有这般压力。上一代的台湾人已经以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塑造了台湾的繁荣景象。

爱生活的台北人

安逸的环境造就了爱生活的台北人。讲座、表演、比赛,亲子活动,你不必纠结周末宅在家中,北海岸艺术节、古迹活动月等等免费活动趣味多多,连大学里的活动也是面对公众开放,丝毫不见象牙塔的封闭自守。常常在校园里看见白发苍苍的老年人或是带着小孩的年轻夫妇出现在电影展映或是国乐社演出的活动中。面对各式装订精美的宣传册,相信总有一款是你的菜。
    自信的风貌,平和的心态,宽容的环境,造就了斯文的台湾人,有礼貌的台湾人。街头少见激烈的争吵和针锋相对。在与台湾人沟通的时候常常不可避免政治话题,可是他们常常在我们之前就自觉回避,主动挑起争吵的反而是大陆人。沟通不是争吵,尊重异见的同时也是在尊重自己。这是我们要上的第一堂课。
在台湾,我们正在见证历史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