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融合创新:2021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长春)主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1-09-24

97日下午,2021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长春)主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论坛以“面向未来的融合式创新合作”为主题。来自中国和澳大利亚、奥地利、白俄罗斯、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韩国、蒙古国、巴基斯坦、巴勒斯坦、俄罗斯、瑞典、新加坡、乌克兰、英国、美国等18个国家的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的360余位院士、校长、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六十余所高校的千余位师生代表在线观看了网络直播。

论坛由吉林大学副校长赵宏伟主持。吉林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仿生工程学会常务副主席任露泉,俄罗斯工程院院长、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鲍里斯·弗拉基米罗维奇·古谢夫,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国中车科学家王春生分别作主旨报告。

任露泉在题为“吉林大学仿生学科产学研用国际合作实践与展望”的报告中指出,仿生学的本质即是创新,它不仅是仿生全过程创新,而且是可持续创新,在很多方面都是原始创新,仿生学开启了人类向自然学习的新时代,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不可替代、不可或缺。吉林大学仿生学科历经4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吉林大学牵头成立并在吉大设立秘书处的国际仿生工程学会,经过十余年奋斗与积淀,已成为广受国际学术界认可的全球性学术组织。他指出,国际产学研用合作的浪潮已经到来,仿生学是活力最强、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新兴学科之一,仿生创业将成为21世纪独特的产业模式。未来,吉林大学仿生学科将继续发挥特色优势,深化产学研用国际合作,加快仿生学科向世界一流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鲍里斯·弗拉基米罗维奇·古谢夫分享了俄罗斯工程院的学科领域、研究特色与应用成果,通过大量实践案例,详细介绍了俄罗斯工程院在能源、航空航天、纳米技术、材料科学、机械制造、环境保护和地质矿产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工作,就俄罗斯工程院中国中心建设等实践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进一步推动中俄科研合作与产业对接提出了展望。他对任露泉的报告高度评价,并指出,中俄两国在机械制造、生态保护、废物处理、农业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希望两国学者、工程师和产业界能够进一步加深合作,协作共赢。

王春生以“未来新市场条件下轨道车辆发展趋势”为题,从创新能力、技术成果等方面总结了“十三五”期间的工作成效,分享了中车长客集团与吉林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长春工程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进展,分析了“十四五”时期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态势与国内外发展环境,阐述了“十四五”期间中车长客集团“自主创新、深度掌控、正向设计、根在长客”的发展原则,以及在产品和服务升级、城轨车辆制造技术、运营模式创新等领域的工作规划,特别是加速新材料、新技术领域的研究突破,开展前沿制造技术在轨道车辆的拓展应用,进一步发挥在轨道客车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引领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