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至22日,由德国德累斯顿经济技术大学联合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共同举办的“2019年德国顶级企业暑期交流项目”成功举行。来自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交通学院和地球科学学院的6名同学与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的12名同学参加了此次交流项目。
在为期11天的项目中,同学们先后赴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德累斯顿经济技术大学和七所大学组成的萨克森州产教联合大学聆听了关于德国高等教育体制、产学研用高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学生如何申请德国高校、德语入门等内容的7场讲座,参观了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及其建筑气候研究所、经济技术大学图书馆和智能车实验室等,使同学们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地对德国高校的课程设置、校企紧密合作的人才培养和输出模式、严谨的学习氛围等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体会。
作为项目的亮点,同学们赴德国大众全球战略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和宝马工厂进行实践考察学习,零距离地了解了德国汽车制造业最前沿、先进的生产线在高科技技术的支持和精细化系统管理下,如何实现汽车高端定制和高度自动化生产。在保时捷博物馆与心仪的车型亲密接触,惊叹于德国汽车制造业精益求精的态度。在拥有90年历史的德累斯顿能源集团工厂,在世界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制造商SAP软件开发实验室,在费尔德城堡饮品集团啤酒加工工厂,同学们一次次感慨于德国科技与工业的强大以及德国企业对于品牌和企业文化的坚持。
学习之余,项目主办方安排同学们赴德国瓷器之都迈森,欣赏拥有“白色金子”和“欧洲第一名瓷”之称的梅森瓷器;在柏林国会大厦,同学们仰望充满现代感和科技感的玻璃穹顶设计;用脚步丈量布拉格老城,感受这座城市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
在这内容充实、丰富多彩的11天,同学们的学习能力、语言水平和生活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并通过与其他高校的学子共同学习生活、互帮互助,提高了团队协作意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同学们鼓励彼此,约定在回国后继续努力学习,未来在德国的高校和企业再相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的收获和感想吧!
“这次来到德国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亲手触碰我所奋斗的目标,第一次感受到,我之前的付出,例如努力学习德语是非常有必要的,也非常有意义。来到德国后,让我感到震撼的,是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城镇化程度很高,资源分配比较合理。我想,这些都养成了德国人宽松但有效率的工作方式,也孕育了德国的工匠精神。宝马工厂和保时捷工厂的考察学习都让我对德国汽车工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汽车行业从生产到使用再到维修,离不开机械与电子的紧密联系,浩大的生产线中无数的机械装置让我意识到我还有太多需要学习的知识;大众玻璃工厂让我感受到了变革的力量,我也开始考虑如何在研究生阶段将自己的专业和机电联系起来,使我的未来之路更加宽广。”
——汽车工程学院2017级本科生 廖启航
“来德国之前,我在课本上和朋友那里详细了解过德国的教育体系。通过此次短期交流项目,我切身体会到德国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这让我们有机会在学习过程中明其所用,快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从大学实验室的窗户向外看,芳草萋萋,绿水悠悠,与建筑和为景致,这样的无压环境也非常适合潜心做科学研究。”
——汽车工程学院2017级本科生 王恬
“德累斯顿经济技术大学和作为TU9名校的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是本次项目的两个主要访问高校,两所学校展现了欧洲大学别具一格的风貌与教学模式。抛开他们的先进实验室,校企合作模式和生活环境等不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两点,一是教学专注于学和问的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二是德国教授授课内容的自主化。”
——汽车工程学院2017级本科生 周楠
“这段学习之旅让我见识到了一个新的世界,一种新的生活。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三点:一是德国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去参加社会实践,老师和家长会共同协助孩子找到他的兴趣所在,然后根据兴趣选择学习专业,并专注于学习领域,精益求精、有所造诣;二是慢工出细活的思维方式,在质和量上,德国人把质放在第一位;三是德国人简单直接,工作和生活完全区分开来,在保持自己对工作持续性的专注与热情的同时,还能很好地享受个人和家庭生活。”
——汽车工程学院2017级本科生 吴晟阳
“在此次项目中,我深切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工业实力:德国较高的工业自动化程度,德国人随性的生活方式和严谨的处事态度等,以及德国人对时间的精确把握,在每一堂课和每一次参访中体现地淋漓尽致。我不得不赞叹德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并在心里埋下了努力奋进的种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还会再来德国,再来德累斯顿。”
——地球科学学院2018级本科生 张晟硕
“8月10号,我踏上了期待已久的学习之旅。项目让我开阔了眼界,也令我回味无穷。德国人的高端工业技术以及工作的精细与严谨真是让人叹为观止。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确了奋斗方向和目标,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未来我一定会更好地为祖国、为国家做出自己应尽的贡献。”
——交通学院2018级本科生 田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