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25日,参加第23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的55位外国专家应邀访问吉林大学,参加外国专家吉大行系列活动。活动期间,吉林大学举办人才政策专题宣讲会,人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朱蓓蓓向外国专家详细介绍了吉林大学的发展现状、特色优势、合作平台和人才政策,仿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刘镇宁教授、地球科学学院刘仲兰教授、白求恩第一临床医学院吴迪教授作为人才代表分享了他们入职吉林大学的工作经历与成长收获。

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仿生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地球科学学院、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与来访外国专家围绕地球科学、地球物理、电子信息工程、农业工程等多个学科方向,开展深入学术交流与人才合作洽谈,推动达成30余项合作成果,有效促进相关学科与国外高水平团队在科研协同与人才共育方面的深度合作。
深地地球物理与动力机制探测方法人才交流会
本场人才交流会由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地球科学学院和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共同组织。在上海大会期间特邀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罗伯特·赖兹(Robert Reisz)、麦考瑞大学终身教授西蒙·克里斯多夫·乔治(Simon Christopher George)等学者开展专题学术讨论。
在吉大行的活动中,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邀请挪威科技大学、丹麦奥胡斯大学和埃及国家研究中心等多名外国专家开展交流活动,就未来科研合作、课程国际化等达成合作意向。挪威科技大学范红超教授受聘为我校客座教授。


仿生与农业工程创新发展人才交流会
本场人才交流会由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主办,邀请11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位国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农业现代化、智能农机装备、仿生材料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在吉大行的活动中,先后举办讲座论坛、院士专家报告会等活动,围绕智慧农业技术与应用、仿生材料技术等主题搭建高水平国际交流平台,为开展更深层次的科研合作、技术协同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新能源利用研究与智能低碳汽车创新人才交流会
本场人才交流会由汽车工程学院主办,共邀请来自10个国家的17名国外知名教授和企业专家参加研讨。活动通过2场路演和15场主题报告重点探讨智能低碳汽车创新设计、清洁能源综合利用、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和汽车能量管理等主题,探索科研成果转化和校企合作。
在吉大行的活动中,外国专家参加汽车工程学院举办的“智能低碳汽车创新与新能源利用研究”研讨会,与一汽研发总院、汽车工程学院部分科研团队进行学术交流。


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人才交流会
本场人才交流会共吸引30余位中外专家参会,围绕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领域多个专题开展学术研讨并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